跳到主要內容

Fedora 29 架站實務 之 Part 1 安裝Fedora 29 Server

安裝作業系統,要了解什麼 ?:

Well, that’s a simple enough question. 由於如何把一個作業系統安裝媒體讓電腦啟動的方式不勝枚舉,而且又是另一個Topic,故在這裡我不提及,未來有寫到相關文章我會再補上。大概查詢的方向如下:

  • 我要怎麼知道我的電腦CPU型號是什麼 ?
  • 我的CPU是什麼架構? 是32位元還是64位元? (arm32, arm64, x86, x86_64 or amd64…, etc.)
  • 如何製作作業系統安裝媒體 ?
  • 如何指定電腦的啟動裝置 ?
  • UEFI 與 BIOS的差別 ?
  • 磁碟的分割模式的差別 ? GPT 與MBR ?

而如果比較進階的使用者可能會想要用虛擬機器的方式執行時,大概的查詢方向如下:

  • 如何知道我的電腦是否支援硬體虛擬化 ?
  • 如果電腦不支援硬體虛擬化,會有什麼影響 ? 軟體虛擬化能到什麼程度 ?
  • 怎麼啟用電腦的硬體虛擬化支援 ?
  • 我應該選擇什麼軟體來作為我的Hypervisor ?
  • 各個不同公司的Hypervisor 對於不同的作業系統支援的程度 ?


Fedora 29 Server 的最低建議硬體需求:


  • 1GHz 的 處理器
  • 至少768MB的可用記憶體
  • 10GB可用的磁碟空間


開始前請注意:

如果你只試著玩的,我們建議把Fedora Server 29 安裝在虛擬機器中,或至少在UEFI模式下啟動後安裝在不同硬碟,減少設定分割區與原本安裝的作業系統共存的問題。如果在MBR模式下且安裝再同一顆硬碟上不同分割區時,大部分的Linux 發行版安裝GRUB2開機程式時都會把原本的作業系統MBR開機程式紀錄直接覆蓋,例如先安裝Windows,後又安裝Linux時,會改變成GRUB2先被呼叫,再由GRUB2指向Windows Boot Loader。這會造成未來不想玩,移除Linux 分割區時,因為GRUB找不到開機設定檔案,造成無法透過GRUB啟動原本的作業系統,進而需要麻煩的MBR開機指引重建程序,當然我們也可以讓GRUB2只存在分割區中,並透過Windows Boot Loader + GRUB2指引去啟動但手續十分麻煩,而使用UEFI較MBR不麻煩的原因在於,僅只需要將EFI開機指令移除,相較於MBR比較好處理。

開機進入安裝媒體後:

Fedora 29 Server 延續Red Hat 公司一如以往的圖形化介面安裝程式Anaconda,故安裝過程十分的簡單


如果很閒想要浪費點時間,可以選擇Test This Media & Install Fedora 29,讓其檢查安裝媒體的完整性。而如果你不確定Fedora 29 是不是能夠支援你的電腦的Storage Controller (E.g. 光碟機安裝在獨立的SATA/IDE/SCSI Card,USB 插在獨立的USB晶片之後),可以選擇這個選項,如果無法讀取安裝媒體的時候,會很快地直接跳出失敗,但絕大部分的時候不會發生這個問題,不過部分的伺服器可能因為不支援的Storage Controller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是需要被注意的。

以往可能會不建議選擇安裝這種文字介面的作業系統選擇使用繁體中文,擔心之後中文在本機端(Console)會顯示不出來,要額外設定(E.g. Ubuntu Server 16.04 至少在這個發行版我用的時候是這樣),但至少本人在Fedora 29 Server 上沒有遇過這個問題,而且選擇了中文,之後我們的遠端管理工具: Cockpit 也會是中文的。

十分重要的兩項設定:



這邊需要變更的設定有兩個:

  • 安裝目標位置(D)
  • 網路與主機名稱(N)


安裝目標位置:


安裝目標位置是在設定要安裝的目標硬碟,或者是讓使用者自行切割硬碟的分割區,如果對於系統預設設定無異議,請選擇好您要安裝的硬碟(會有一個打勾),請按左上角的完成就行了,系統會自動做硬碟切割。

我的電腦(或選擇的硬碟)原本有其他的作業系統,或分割區,但我對Linux所需要的分割區不熟:

請往下拉,選擇:

  • √自動
  • √我想要取得額外的可用空間

並按下左上角的完成,這時候安裝程式會出現這個畫面:


由於磁碟是不能使用不連續的兩個分割區做合併,所以請只要縮小其中一個想要的分割區,選擇壓縮出來的空間使用。有關磁碟分割技巧,請先暫時上網Google,目前本站尚未撰寫。
完成縮小或刪除不需要的分割區之後,請按下取回空間,系統便會利用取回的空間自行設定分割區。

我要自行切割硬碟:

請注意: 每個作業系統對於檔案系統架構和管理概念是不同的,進行操作前,請對Linux 的檔案系統有足夠的了解,請先暫時上網Google,目前本站尚未撰寫。

請選擇:

  • √自訂

並按下左上角的完成,這時候安裝程式會出現這個畫面:


請使用加號與減號來新增與移除磁碟分割區,而磁碟分割規劃,請使用LVM或是標準磁碟分割即可,由於分割規劃與檔案系統,這又是另一個Topic,故在此不做討論。

一個Linux 系統最基本的要有兩個分區:

  • 檔案用途,而/(根目錄)至少要有一個分區,檔案系統建議使用xfs或ext4
  • SWAP(記憶體管理與虛擬記憶體分區),設定的和安裝的記憶體容量一樣大就行了,而檔案系統為swap,不須掛載點。


分割範例:

按下左上角的完成後,系統會項您重新確認接下來進行的變更動作,如果無誤請按接受變更


我需要更細部的硬碟設定(例如GPT或MBR模式處理硬碟):

請注意: 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的,請不要選擇這個選項。

請選擇:

  1. √進階自訂

並按下左上角的完成
由於這裡會牽扯到更多更深入的議題,故本章節不進行討論

網路與主機名稱:

請注意: Fedora Server 在安裝模式下只能支援手動設定IP或是DHCP(自動配發),如果您的網路提供商需要透過特殊的方式上網(L2TP/PPPOE/HeartBeat),請考慮暫時將您的機器接在一個可上網的路由器之後,又或者您是使用虛擬機器,且主機(Host)是可以上網的狀態時,請將您虛擬機器的網路設定為NAT模式,待安裝Network Manager 的L2TP/PPPOE或HeartBeat 模組之後,再改為Bridge或是接回原本的電信設備上。不過在此先建議您,為了架站(無論內外網)方便他人存取與您的設定,請一定要有固定的IP位置。而若要讓外網的人能夠存取,請一定要有一組固定公共IP,若公共IP無法固定時,請考慮使用DDNS服務,而您在NAT之後的話,請確定您可控制該路由器,否則請向管理單位提出協助。若您的ISP使用電信級NAT(Carrier-Grade NAT)網路(社區網路、大多數的廣域無線網路(E.g. 3G/4G)、部分的電信網路 E.g. AT&T U-Verse)時,請向您的ISP要求協助,否則無法繼續。



主機名稱:

這個請隨您自己的意思設定,不需要跟電信商規定的DNS名稱相同(不影響),完成後按下套用即可。

請先在左側選取要設定的網路卡,右側會顯示該網路卡之詳細資料,而如果您選擇該卡片為主要通訊的網路卡時,選取後,請記得將畫面右上角的Toggle 改為開,避免系統安裝完成後還要設定網路卡自動上線。

當您的網路使用DHCP時:

如果您的使用的網路配發IP的方式為DHCP,請直接按下右上角完成即可。

當您的網路需要手動設定固定IP時:

如果您所使用的網路需要手動指定IP時,請選取您連線的網路卡,並且按下右下角的配置,會出現這個畫面:


請注意: 在您不清楚這些參數是做什麼之前,除了Connection Name您可依照您的喜好更改、IPv4、IPv6設定需依照ISP規定設定之外,請不要更改其他參數。

Connection Name:

為你的網路卡設定檔(不是網路卡喔)取個您方便記憶的名字,一般會設定與網路卡相同名稱方便記憶。當然在系統安裝完成後,您仍然可以使用Network Manager 工具設定多個網路卡設定檔給不同的網卡,但這是另一個Topic,目前暫時不討論。

設定方法:

請選擇IPv4設定,並將Method 改為手動,按下Add,並輸入ISP給的資訊,子網路遮罩表示法可以使用CIDR(/x)或是普通的遮罩表示法xxx.xxx.xxx.xxx。
如果您的ISP有指定IPv6設定時,請選擇IPv6設定,一樣將Method 改為手動,方法與IPv4操作相同。
請注意: IPv6 的子網路遮罩表示只有CIDR(/x)

我要怎麼知道我的ISP給了我的位置是IPv4還是IPv6 ?:

這裡我們不討論IPv4 或IPv6 的技術細節,以外觀論定:
IPv4: 192.0.2.211 (四個0~255的數字,由點接起來)
IPv6: 2001:db8:288:b709:288:80:5322:23ba (八組4個為一組的16進位數字,以冒號相接,通常前面如果是0時,會省略不寫(e.g. 0080 = 80),當位置中有許多組是0時,會簡化表示為:: (e.g. 2001:db8:288:0:0:0:0:1會表示為 2001:db8:288::1,該規則對於輸入位置到電腦中時也可以使用)

DNS位置:

通常是您的ISP DNS伺服器的位址,當然您可以自行指定您喜歡的DNS伺服器,例如Google Public DNS的8.8.8.8 / 2001:4860:4860::8888

當這些設定都確認後,請按下左上角的完成:



開始安裝:

請注意: 在某些電腦上安裝時可能會遇到Fedora 選擇了錯誤的時區,請自行調整回正確的時區。

安裝:

設定完最重要的兩項之後,可以直接點下右下角的開始安裝了

設定管理者密碼與第一個使用者帳戶:


在Linux作業系統中: root 是最高權限的帳戶,也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帳戶。就目前的Linux發展逐漸走向了兩個方式:

  • 讓使用者設定root,但是系統會有些限制(e.g. 不能從遠端ssh登入,不能夠過X-Window本機登入): RedHat Based 的Linux 基本上都是這樣,Fedora 也是。
  • 不讓使用者設定root,只個別設定哪些使用者能夠使用sudo(即以管理者權限執行指定指令):Ubuntu Based 的 Linux 基本上都是這個走向。


點選之後Root 密碼之後,即可設定Root 密碼。而底下都有密碼強度可以參考,建議您root密碼強度越高會越理想。
完成後按下右上角的完成即可。

由於Root會有不方便的限制(當然可以解,但麻煩,為了系統安全請理解),故我們會額外建立另一個使用者帳號,並賦予管理者權限(讓其可以使用sudo)。
完成後按下右上角的完成即可。

接下來便靜待系統安裝完成。

請按下重新開機即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網路卡卡急救章 – 您用的網路,您了解嗎 ?

這是我應該在乎的事情嗎 ? 是,同時也不是。取決於你對於網路的要求程度有多高而有變異。對於一個上上網偶爾看看Youtube的人,這些不是他會在乎的問題,便宜,能用就好,對一個線上遊戲玩家來說,穩定才是首要考量的問題,對一個追劇狂來說,方案提供的總流量才是考量。所以正在看文章的您是什麼樣的使用者呢 ? 無論怎麼樣的使用者,對於自己正在使用什麼樣的網路多了解一些,也不是壞事。

暫時當一下外國人的 SoftEther VPN Gate

在一個自由的國度與優質的ISP裡: 這兩個評斷台灣的網路服務環境,我想許多人便是吐槽不已,但我想與各位討論的,便是靜下來思考: 台灣的ISP好在哪些地方 ? 還記得第一次日本出差的嚮往,我期待著超乎我能所想像的高速網路,隨處可方便使用的行動網路。莫約小學(2006年左右),網路上大家總是謾罵著中華電信傲慢無理的價格且速度緩慢,而日本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光纖鋪設,便是邊用中華順便謾罵。 而在日本的三個月期間,用的是NTT(相當於日本版的中華電信)的有線網路與4G服務,我覺得才便能體會台灣ISP所提供的服務水準: NTT FLET'S光迴線 300 晚間尖峰時段測速 2018/3/05 會津若松市 中華電信 4G 晚間尖峰時段測速 2019/3/20 花蓮縣壽豐鄉 在日本,無線網路通訊基本上是沒有吃到飽的(Au WiMax 雖然流量無限但還是會有每日到量限速),所以若要回宿舍做事最好還是裝固網 But What can I say ? 而台灣的ISP(用中華電信的體驗下來),是鮮少管東管西的: eMule 流量要不要限制、BT故意阻擋等等,讓使用VPN的理由實在不多,而自由的發言,不管控觀看內容,我想這個就留給客官們各自評斷了。 而如果對於P2P不友善的ISP有哪些, 倒是可以看看這個表 ,便一切皆知喔。 有限制地區的服務: 然而網站有些內容仍然會因為地區的關係而決定要不要顯示,如果是學術研究者,會很經常用到TANET的SSL-VPN,因為這些 死要錢 的論文網站都會綁學校的IP Block,要使用非得以用學校的網路出去。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可以從某些Youtube 影片,陸方的影音網站便能知曉 VPN 與你: VPN能提供的好處不少,但能導致的壞處也不少: VPN的好處: 隱藏自己實際的身分、公共網路上(如機場、飯店等開放式WiFi)他人無法竊聽整個傳輸內容(包含上了什麼網站等等的)、使用當地國網路優勢 VPN的壞處: 不良VPN提供業者可能會記錄傳輸內容、伺服器效能不足導致網路使用緩慢。 SoftEther VPN 與筑波大學: 筑波大學在VPN方面的研究十分奇葩,也相對先進。用盡各種方式建立VPN(甚至只要能送Ping 也能作為VPN,實際運作原理不多說)

讓我們來談談DELL XPS 13 9343 那恐怖的雜音

作為Dell 旗艦級筆電的XPS系列: 對一個實驗生來說,長效高性能的筆電,是一個叫做: 想作為必備,但是沒本事買配備。 餐餐的泡麵與吐司果醬,當覺得已經似乎快超脫時,便重金砸下。